|
重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(fā)展的需要,也是做好教育的使命所在。宿松縣教育局啟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項行動后,精致開展“大排查、大宣講、大關愛、大整治”四項行動,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。
精準開展學生心理健康“大排查”行動。針對中小學生不同的心理發(fā)展特點,通過自下而上相結合、集中排查與滾動排查相結合,多渠道、多方式開展心理健康問題學生排查,要求各校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指導相關教師與每名學生開展“面對面”“一對一”談心談話,分析篩查,精準檢測學生存在的隱患問題,列出問題清單,逐一確定幫扶對象。落實教師“1+N”包保到人工作機制,重點針對學生瞬間崩潰采取極端行為的典型誘因如師生沖突、家庭沖突、學習壓力、特異體質、校園欺凌、抑郁癥等,加強全面監(jiān)管。開設學生心理健康熱線電話,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,分析每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健康問題原因,科學研判學生心理健康風險。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項行動納入深化“三個以案”警示教育的重要內容,一周一調度,不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查,督促學校完善心理健康常態(tài)化監(jiān)測,對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,督促限期整改。
精心開展心理健康知識“大宣講”行動。根據(jù)“有教育隊伍、有宣講陣地、有專題教育、有主題班會、有家長參與”的工作要求,配齊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,重點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、專題講座、心理輔導等形式的宣傳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學知識,將心理健康教育宣傳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。充分利用校園廣播、文化墻、宣傳欄、電子屏等各類媒介傳播科學教育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識,利用晨會、班會、團(隊)活動等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。利用班級微信群、QQ群等對家長及學生、學校教師等加強心理健康宣傳,傳播心理健康知識,及時疏導化解學生負面心理情緒,幫助樹立“身心同健康”意識,掌握應對心理行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。建立學校德育干部、班主任、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與家長定期溝通機制,編寫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材料,定期舉辦家長培訓學習班,發(fā)放心理健康知識手冊,對特別需要關心關愛的學生,通過電話、微信、家訪等形式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(lián)系溝通,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的方式,共同承擔教育責任。
精研開展學生心理健康“大關愛”行動。圍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機干預,出臺《宿松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機處置工作意見》及相關管理制度,常效常態(tài)堅持。開展心理健康促進運動,各校要開展傾聽一刻鐘、運動半小時“1530”行動,即促進學生每天與同學、家人有效溝通交流15分鐘,引導學生每天至少參加30分鐘體育運動,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為中小學生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,培養(yǎng)學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(tài)。整合社會資源,聯(lián)合社區(qū)衛(wèi)生建康委落實學生心理輔導和干預責任,促進心理健康關愛工作,對面臨升學壓力的初三、高三學生及家長開展心理輔導,對困境、留守、流動、單親、殘疾、遭遇校園欺凌、喪親等處境不利的學生和家庭給予重點關愛,必要時開展心理干預。組織學生參加學校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,投身社會實踐以及一些力所能及的工、農(nóng)、社會公益服務活動,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(tài)度和團結和諧的團隊精神,使一些孤獨、郁悶、焦慮的心理困擾在集體活動中得到及時化解和釋放。
精管開展校園及周邊心理健康隱患“大整治”行動。加強校園周邊心理健康隱患的排查整治,深入開展校園周邊網(wǎng)絡環(huán)境、不良場所等影響心理健康的隱患排查整治,共同凈化校園周邊和網(wǎng)絡環(huán)境,有效防范化解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隱患,防止周邊非正常傷亡安全事故發(fā)生。加強校園欺凌和暴力防范,加強部門協(xié)調聯(lián)動,同社區(qū)、派出所等有關部門積極探索建立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預防、早應對工作機制,形成工作合力,有效預防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。加強預防學生沉迷網(wǎng)絡安全教育,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(wǎng)絡工作機制,各級各類學校要組織開展中小學生使用手機情況統(tǒng)計,制定手機使用管理規(guī)定,最大限度阻斷學生參與網(wǎng)聊、網(wǎng)絡游戲等活動的途徑,發(fā)現(xiàn)學生有沉迷網(wǎng)絡的行為,及時予以教育和引導。
據(jù)悉,我縣到2021年春季學期末,做到學生心理健康排查全覆蓋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全覆蓋、班主任及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培訓全覆蓋、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明顯改善。(通訊員 祝松青)
稿件來源: 縣教育局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