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睡前照例翻朋友圈,看到一條意味深長的發(fā)言:
“以前總覺得兩幅面孔是虛偽,如今才懂得,中年就是場以寡敵眾的戰(zhàn)斗。
前有高堂稚子,后有莽莽追兵,想把日子過下去,我們哪能離得了AB面呢?”
抬頭是理想,低頭是現(xiàn)實,一邊是責(zé)任,一邊是自我。
人到中年,我們都在撕扯中前行。
一路走來,每個人都逐漸生出了兩副面孔,一副留給自己,一副應(yīng)對生活。
c35ea5037e440c15694f9d38a5f84a85.jpg (161.09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6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1-29 09:42 上傳
資料圖 張浩鉞 攝
-1-
人到中年,一面是大人,一面是孩子。
有位作家講過一個故事。
朋友的母親去世后,作為獨生女的她,一個人強(qiáng)忍著悲傷忙前忙后,連續(xù)好幾天沒有合眼。
處理完喪事從老家返程后,她來不及回家休息,就趕著去接孩子放學(xué)。
路過一個公園時,她抬頭從車窗往外看,發(fā)現(xiàn)路邊的槐樹不知何時已經(jīng)發(fā)芽了,迎春花也在陽光下開得正好。
想起來母親生前,每年的這個時候,最喜歡呼朋喚友出來踏春。
她不禁悲從中來,把車停在路邊,頭埋在方向盤上,放聲大哭。
哭了約摸十分鐘,一想到放學(xué)時間快到了,她抓緊擦干眼淚,重新發(fā)動了車子。
接到孩子后,朋友的嘴角立刻擠出一個微笑,書包一接,表現(xiàn)得跟個沒事人一樣。
我不禁想起《請回答1988》里,奶奶去世后,德善的那句獨白:
“大人只是在忍,只是忙著大人的事。
只是在故作堅強(qiáng)來承擔(dān)年齡的重?fù)?dān),大人們也會疼!
劇中,得知奶奶走后,德善和家人一起來到鄉(xiāng)下吊唁。
德善原以為大家都會像自己一樣難過,然而她卻沒有從大人們眼里看到一絲悲傷。
喪宴上,爸爸在跟人炫耀著自家的三個孩子,姑姑們忙著攀比各自的首飾。
德善頂著紅腫的眼睛,氣憤不已:“大人們怎么能這么鐵石心腸,沒有感情呢?”
67f890b8eff0b991b152d5c0da22e38c.png (241.33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6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1-29 09:42 上傳
第二天一早,遠(yuǎn)在美國的大伯姍姍來遲,眾人的偽裝一瞬間瓦解。
兄妹幾人像孩子一樣抱頭痛哭:
“我們的媽媽,太可憐了怎么辦?為什么離開得那么突然?”
“現(xiàn)在再也看不到我們的媽媽了,看不見媽媽了... ...”
家人面前歲月靜好,心中苦澀獨自承擔(dān),是人到中年的默契。
生活是一汪苦海,每個中年人泅渡其中,都逐漸活成了兩種模樣:
一面是大人:扛起肩頭的責(zé)任,吞下心中的委屈,拼命在家人面前表現(xiàn)得云淡風(fēng)輕。
一面是孩子:在深夜,在陌生人前,偶爾也會暫時放下年齡的重量,允許自己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場。
3de8573bbac99fce6fc65096763f4a93.jpg (93.5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6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1-29 09:42 上傳
資料圖 張浩鉞 攝
-2-
人到中年,一面是君子,一面是“小人”。
今年春末,我在家接到了老友郭子的電話。
見他在話筒那端支支吾吾了半天,也沒說出個什么所以然來,我笑著調(diào)侃道:
“一個大男人,怎么磨磨唧唧的,有話就快點直說!
電話那邊,沒有傳來意料之中的笑聲,他深吸了一口氣,終于道明了來意:
家里的小姑娘因為學(xué)區(qū)的問題,沒法念重點小學(xué)。
而市里某實驗小學(xué)的校長,剛好是我念研究生時的同門師兄。
他此次前來找我,便是受媳婦和老人督促,想請我?guī)兔闹写┽樢。
從大學(xué)到現(xiàn)在,十多年的交情,他有事相求,我自然不能不幫。
但掛了電話,想起當(dāng)年寢室夜談時,那個聊起父親曾托人把自己送進(jìn)縣一中、班級獎學(xué)金評比不公的事,總是一臉鄙夷的少年來,我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。
半個月后,坐在飯店包廂里,一場飯吃下來,心底的這種不適感更是越發(fā)強(qiáng)烈。
曾經(jīng)最不屑“為斗米折腰”的少年,如今推門拉椅,端茶倒酒手到擒來,殷勤到可謂有些油膩。
平日里一向寡言的男人,這晚卻滿臉堆笑,一次次舉起酒杯,張口就是“領(lǐng)導(dǎo)”,閉口便是“您”。
眼前的郭子,是我從未見過,卻無比熟悉的樣子。
是向現(xiàn)實妥協(xié)認(rèn)慫,有些唯唯諾諾,甚至油膩的中年男人,也是隱忍溫和的,妻子的丈夫,女兒的父親。
飯局結(jié)束送走師兄后,我扶著醉醺醺的郭子在街頭等車,隱隱有些鼻酸。
沒有人可以永遠(yuǎn)做孤膽英雄,因為到了一定年紀(jì),我們便不能再只為自己而活。
從不羈少年到“油膩大叔”,從純真少女到“鋼鐵主婦”,行至中年,每個人的身體里都住著兩個靈魂:
一個心懷明月光,知世故而不世故,在浮躁的社會中依然兢兢業(yè)業(yè),在涼薄的世界里依然不吝善良。
一個手握六便士,為了心中所愛,有時也甘愿放棄一些堅持,變得膽小慎微,唯唯諾諾。
ca2c73f97e0b1536fa552dc9a3e8cd1c.jpg (86.6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6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1-29 09:42 上傳
資料圖 何蓬磊 攝
-3-
人到中年,一面是懦夫,一面是勇士。
在網(wǎng)上看到一個話題:
“你有這種朋友嗎?平常看起來膽小怕事,但關(guān)鍵時刻卻是最拼命靠譜的一個!
評論區(qū)有個回答令人淚目:“有啊,我們的爸媽不就是這樣!
后臺有位讀者曾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(jīng)歷。
她的爸爸常年堅持健身,每天早上總會出去跑上幾圈,風(fēng)雨無阻。
近幾年歲數(shù)上來后,更是成了朋友圈里的養(yǎng)生達(dá)人。
不僅平日里要在保溫杯里泡枸杞,家里泡腳盆,按摩椅也是一應(yīng)俱全。
有陣子頭疼得厲害,他憂心忡忡了好幾天。
直到看到體檢報告上的“正!倍郑派陨苑畔滦膩。
為此,爸爸那群老朋友們平常沒少調(diào)侃他“貪生怕死”。
在她高三那年,媽媽確診了乳腺癌,不久后奶奶也因為高血壓住進(jìn)了醫(yī)院。
生活的擔(dān)子一下重了好幾倍,在朋友的建議下,爸爸白天照常上班,晚上兼職跑起了滴滴。
中間還要騰出時間來,在病房里來回穿梭著照顧兩個病人。
有天晚自習(xí)結(jié)束后,她誰也沒講,偷偷跑去醫(yī)院打算看看媽媽。
到了病房門口,看到那個忙前忙后的身影,她突然覺得父親變得前所未有的高大。
也是在那一刻,她才真正懂得:
爸爸的惜命,不過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,他的這條命維系的是全家的安定。
結(jié)了婚,有了孩子,人到中年,父母老去,便自動加入了怕死集團(tuán)。
到了這個前有狼后有虎的年齡,生活面前,我們是懦夫,也是勇士。
一邊無比惜命,一邊又極其不要命;一邊貪生怕死,一邊卻又披荊斬棘。
就像前陣子網(wǎng)友在送孩子上學(xué)的路上,偶然記錄下的一段畫面:
小區(qū)門口的馬路上,一位瘦弱的母親,推著嬰兒車,緩緩地向前走著。
右肩上一根粗粗的繩子,將她和身后老人的輪椅緊緊地系在一起。
視頻下方的留言區(qū)里,有條留言頗為戳心:
“推著黎明,拉著黃昏,人到中年,是凡人,也是超人!
上有雙親,下有稚子,人到中年,我們都修煉成了兩個“自己”:
一個懦弱不已:怕病,怕老,怕死,聚會上滴酒不沾,健身房里揮汗如雨。
一個百毒不侵:前方幾多溝坎,一路迎難而上,拼了命也要活成家人的超級英雄。
中年人的世界,總是離不開“矛盾”二字。
一路走來,我們都曾在長夜痛哭,曾向生活認(rèn)慫,也曾對無常心生畏懼。
但也正是這重重矛盾,讓我們認(rèn)清了人到中年的真相,一步步活成了萬能的自己。
小時候看《西游記》,總羨慕孫大圣有七十二變。
到了一定年紀(jì),扛起了多重角色,才發(fā)現(xiàn)生活面前,我們每個人都活成了孫悟空。
縱使前方有九九八十一難,也能千變?nèi)f化,見招拆招。
現(xiàn)在,不妨為自己點個贊,給身旁的愛人一個擁抱。
明早起來,咱們繼續(xù)扎筏支槳,載著一家老小,擺渡生活這條大河。
來源:洞見(DJ00123987)原標(biāo)題:《中年人,都有“兩副面孔”》
作者:洞見Autumn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