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近日,安慶市文明委組織開展的“安慶好人”評選活動,經過推薦、審核、評審、公示等程序,產生了2020年10月“安慶好人”,宿松縣趾鳳鄉(xiāng)林業(yè)站站長張超、宿松縣高嶺鄉(xiāng)敬老院院長劉得平、宿松縣樸風民俗博物館館長(河塌鄉(xiāng)四利村村民)張建設等3人被授予“安慶好人”稱號。
1.jpg (46.3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1-2 13:43 上傳
人物簡介:張超,男,1973年12月生,中共黨員,宿松縣趾鳳鄉(xiāng)林業(yè)站站長。勇救側翻車輛被困群眾,不畏艱險堅守抗“疫”一線。
事跡簡介:2018年8月7日下午,張超在趾鳳鄉(xiāng)月丹村金田組走訪入戶時,發(fā)現(xiàn)一輛農用三輪車側翻在河道中,駕駛員被三輪車壓住右腿,浸在水中,無法呼救。張超立即跳入河中,將駕駛員從三輪車下救出,并迅速對其進行急救,使其從昏迷狀態(tài)中蘇醒,隨后將其送往趾鳳鄉(xiāng)衛(wèi)生院治療。張超因救人受傷,傷口約10公分,鮮血浸濕了褲襪卻渾然不知。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,他一直扎根在趾鳳鄉(xiāng)第一道卡口,始終沖在疫情防控第一線。從大年初一開始,一天也沒休息,到戶摸排武漢返鄉(xiāng)人員情況,主動要求到卡口參加夜間值守,認真細致地對過往人員和車輛進行登記、維持秩序、測量體溫、宣傳疫情防控知識。曾獲2018年度宿松縣見義勇為先進個人。在2020年第一、二季度“宿松好人”評選活動中,被授予“宿松好人”稱號。
2.jpg (52.22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9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1-2 13:43 上傳
人物簡介:劉得平,男,1954年3月生,中共黨員,宿松縣高嶺鄉(xiāng)敬老院院長。不辭辛勞,傾注真情于愛老敬老事業(yè)的優(yōu)秀基層干部。
事跡簡介:劉得平曾在部隊服役6年,退伍后在家務農,1987年在村級工作,先后任職高嶺村計生專干、村長、村書記,2014年退職任高嶺鄉(xiāng)敬老院院長。他用默默無聞的付出和堅守,打磨著一名優(yōu)秀基層干部的本色,綻放出基層黨員干部的絢爛光彩,劉得平始終把全部的愛心和熱情,傾注在敬老院的事業(yè)上,用自己的行動和責任,譜寫著一曲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贊歌。2018年獲評高嶺新鄉(xiāng)賢稱號。在2020年第一、二季度“宿松好人”評選活動中,被授予“宿松好人”稱號。
3.jpg (57.2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8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1-2 13:43 上傳
人物簡介:張建設,男,1968年1月生,中共黨員,宿松縣樸風民俗博物館館長(河塌鄉(xiāng)四利村村民)。放棄繁華城市生活,執(zhí)著傳承民俗文化守護精神家園20余載。
事跡簡介:“弘揚中華民俗文化,傳承民俗精華”是樸風民俗博物館的辦館宗旨。張建設作為樸風民俗博物館負責人,放棄一線城市穩(wěn)定、高收入的工作,投身于民俗收藏行業(yè)。20多年來,用自己的信念和執(zhí)著,來克服搜羅搶救民俗物件的種種不順,共收藏各種瓷器、石雕、玉器、銅器、古錢幣、角制、古書字畫、各姓氏族譜、古代匠人工具、農耕用具等各種珍貴文物有6萬余件,多件藏品在全國等展覽中榮獲獎項。他極力當好宿松民俗文化的守護者,為傳承著宿松民俗文化、保存人們悠久歷史記憶、守好我們共同精神家園作出了積極貢獻。在2020年第一、二季度“宿松好人”評選活動中,被授予“宿松好人”稱號。
來源: 宿松文明網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