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宿松縣政府信訪局余蒼松因為好與信訪群眾談心交心,對群眾奉獻愛心關(guān)心,讓群眾和組織放心安心,能堅持初心本心,在工作中有堅心恒心,被稱為“多心”局長。
與百姓成知己
余蒼松的別名叫“談心“,這是到信訪局履職以后別人給他取的。他認為同上訪群眾好好談心和談好心,是信訪工作最基本的一步,為弱勢群體提供優(yōu)質(zhì)服務(wù),把他們當親人家人,基本點就是能面對面,和氣平等地談心,話家常,談心時除了交心,還需要有無窮無盡的耐心。余蒼松把傾聽訴求,當好聽眾,當好參謀,作為自己應(yīng)盡的本分。
00301209775_cc3b59e5.jpg (33.7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0-23 09:04 上傳
他案頭上有堆得如同小山一樣的工作筆記,每戶的家庭情況和訴求詳細地紀錄在冊,密密麻麻的,看了讓人暗自咂舌。他說:凡是合理合法的訴求,當天解決,決不過夜。當有些訴求無法解決時,就同他們親親熱熱地閑話家常,問他們的生活情況,以及子女上學(xué)就業(yè)情況,給他們精神撫慰。
“含笑相看當故人”,對老來訪戶,他如同接待老友來訪,沒有半點不耐煩。一位長期纏訪戶的丈夫,每次去都點名要見他,平時路過也會到他辦公室坐坐。一進門,很自然地接過為他泡的茶,絮絮叨叨地把遇到的煩心事,竹筒倒豆子般地說出來。他說不知道為什么,每次見到余蒼松,他煩躁的心就會平靜下來,心情會莫名的舒暢。來訪戶進來往往眉頭緊鎖,離開時每每眉開眼笑,余蒼松說對他而言,讓來訪戶揣著怨氣來,帶著笑容去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了。
小悲歡都在意
徐某某,殘疾人,老纏訪戶,經(jīng)常性的纏訪鬧訪。通過細致的工作,余蒼松了解到他老婆是弱智,一兒一女正在上學(xué),家庭非常困難,所以悲觀厭世,對生活喪失了信心。經(jīng)常揚言要到北京去鬧,要到大街上去撞車,要去跳樓等等……說一些過激的帶威脅性的話。
怎樣才能打開他的心結(jié),怎樣才能打消他違法纏訪的念頭?余蒼松為此操了不少心。了解到他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,余蒼松有意同他聊起孩子的事,當他講得眉飛色舞時,余蒼松及時插話,告訴他違法上訪不僅影響他自身,還有可能影響子女的前途。徐某某一聽立即呆住了,半天沒有吭聲。
余蒼松多次找團縣委、教育局、婦聯(lián),為他爭取政策,聯(lián)系愛心企業(yè)和愛心人士對其進行資助,利用扶貧政策,提供合適的崗位,鼓勵他們夫婦就業(yè),讓他們從事力所能及的事。徐某某現(xiàn)在在村里做守墓員、防火員,妻子做清潔工,家庭收入增加了,生活也有了盼頭。
趾鳳鄉(xiāng)李某某也是老纏訪戶,涼趾公路拓寬時,他恰好有一棟樓房在公路沿線,當時他正在監(jiān)獄服刑,父母去世,無妻子,無兒女,涼亭鎮(zhèn)只得找到他的哥哥,為了他簽了協(xié)議。出獄后,他找到?jīng)鐾ゆ?zhèn),要求在公路沿線給他安排屋基,涼亭鎮(zhèn)承諾給他在開發(fā)區(qū)安排,李某某堅持要公路沿線的,雙方意見達不成一致,李某某于是兩次同鎮(zhèn)政府打起了官司。
剛出獄,單身,這樣的人往往容易走極端,考慮到李某某情況的特殊性,擔心處理不好,會危害社會,余蒼松四處奔走,積極同相關(guān)人員溝通,最終為他爭取了相應(yīng)的經(jīng)濟補償,消除了潛在的隱患,用實際行動踐行了:矛盾糾紛見之于早、防之于小,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(tài)的宗旨。
關(guān)乎癢更關(guān)乎痛
“叮鈴鈴。叮鈴鈴”,冬夜,凌晨兩點了,寒氣逼人,又被一陣陣刺耳的鈴聲驚醒,他急忙拿起手機,穿上拖鞋,摸著黑,躡手躡腳地往客廳走,生怕弄出聲音吵醒熟睡的家人。
電話是纏訪戶陳漢鄉(xiāng)余某姣老人打來的。這已經(jīng)不知道是第幾個夜晚了,老人蒼老沙啞的聲音在寂靜的夜里響起,她說自己又沒法入睡了,心里煩躁得很。余某姣老人有三個兒子,一個女兒,兩個兒子已自立門戶,女兒已經(jīng)出嫁,剛退伍的小兒子無處居住,只得借住哥哥家。余某姣急著建房,與鄰居發(fā)生了矛盾糾紛。她說她憋得慌,只得找余蒼松講講心里話。五年來,這樣的事他不知道碰到多少,但他沒有一點不耐煩,他溫暖貼心的話語不知道安慰了多少深夜不眠人的心。
為了方便接訪和處理事情,余蒼松的手機是二十四小時開機。同事講余蒼松一天到晚少說要接上百個工作電話。家里有急事找他,電話打不進,只得通過局里職工轉(zhuǎn)達。妻子在替他交電話費的時候說:“每個月話費這么高!家里幾個月都接不到你一個電話,真不知道你的電話費是用到哪里去了?”余蒼松聞言只是淡淡一笑,他心里太清楚自己的話費是用到哪里了。
信訪局長是一般人避之不及的崗位,以前被戲稱為“撲火局”,信訪干部被戲稱為“情緒消防員”。剛得知自己的安排時,余蒼松心里也糾結(jié)過一陣子。當時的信訪形勢沒現(xiàn)在好,他擔心工作做不好,有負組織的信任;擔心自己面對新工作,新環(huán)境,怕自己不能適應(yīng),有負于人民的期望。
他經(jīng)常對全局干部說: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信訪工作人員的奮斗目標,把信訪人當親人,懷著一顆仁愛之心,會發(fā)現(xiàn)其實他們也很可愛,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,對美好生活有向往的人,我們的工作實際上是既快樂了別人又快樂了自己,每解決一個棘手的問題,是非常有成就感的。
有人開玩笑說:“信訪信訪全憑嘴講,一日到晚不痛不癢” ,而對余蒼松來說,信訪不僅關(guān)系到了癢更關(guān)系到了痛,還牽系到了他的情和愛。逢年過節(jié),對家庭生活困難和有傷殘的信訪人,除進行電話慰問外,還走村入戶,送米送油,有孩子在校讀書的信訪人,另送本子紙筆及學(xué)習資料。
一塊鐵也要焐熱
今年陰歷七月十五,民間俗稱月半,按照習俗,余蒼松要回山里老家過節(jié)。其時振興商城的業(yè)主為發(fā)證的事集體上訪,在這關(guān)鍵時刻他不能離開崗位半步。八十多歲的老父親沒辦法,只得一人從縣城趕往百里之外的老家。老家房子年久失修,周圍雜草叢生,父親看不過眼,拿著鐮刀顫顫巍巍地割草。苔濃路滑,一不小心摔破了頭,暈了過去,幸好被人發(fā)現(xiàn),及時送到了醫(yī)院。余蒼松接到電話,忍著心痛和焦急,等事情處理完畢才匆匆趕到醫(yī)院。頭上纏滿白紗布,鼻青臉腫的老父親拉著兒子的手,憐惜地看著兒子疲憊不堪的臉,沒有一句責怪的話。
有時候剛端起飯碗,電話來了,余蒼松只得歉意地一笑,放下飯碗就走。妻子不無嗔怪地說:“家對你來說就是一個旅社。往日在陳漢鄉(xiāng)里上班,離家遠,不著家還可以理解,誰知道進城了,離家近了,更加見不著人影了。哪天我也去做你的纏訪戶,估計那樣才可以每天見到你,才可以同你多講幾句話!
妻子近乎開玩笑的話里是滿滿的心酸。余蒼松說:“我多跑腿就是讓群眾少跑腿,值得。”
同歷屆局長相比,余蒼松在信訪局局長崗位上干的時間是最久的。一般人呆不了一兩年,就有厭煩情緒,而他一呆就是五年。在五年的時間里,雖然備嘗甜酸苦辣,偶爾也有思想上的波動,但考慮到再加一把勁,把工作做得再好一點,把底子鋪得再厚一點,為下一任打下更好的工作基礎(chǔ),那樣才能安安心心地離開。
00301209776_8eec3180.jpg (36.79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10-23 09:04 上傳
余蒼松常說信訪工作需要時間磨,不能一蹴而就。鳳凰小區(qū)業(yè)主集體上訪要求辦理不動產(chǎn)登記證的訴求,在他的努力下,歷時三年之久才得到解決。一位群眾不無感慨地說:“就是一塊鐵,也被他焐熱了!
五年來,集體訪達到三百多次,都是他親自接待,個訪接待八百余次,近兩千多人。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,信訪秩序大為好轉(zhuǎn),干部依法辦訪和群眾依法上訪得到了雙提升。隨著信訪影響力的擴大,以及社會各界對信訪工作的認知和重視,宿松信訪工作首次跨入全省全市的先進行列,既得到了組織的認可又得到了群眾的真心夸贊,連續(xù)四年在測評中名列前茅。
余蒼松是真正帶著心,帶著溫度,帶著感情和責任,為民解難的人。他徹底改變了以前“光憑嘴講不痛不癢”的局面,磨破了嘴皮,磨破了鞋子,四處為信訪群眾奔走。這位”多心“局長,之所以把”天下第一的大難事“做得這么好,憑的是腳踏實地的苦干精神,還有眾多的心凝集而成的對黨的赤膽忠心和為人民服務(wù)的初心。
來源:中安在線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