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南方人普遍吃大米,而北方人通常吃面食。這種文化差異一直讓減肥者認為,吃面食比吃大米更容易發(fā)胖。那么到底是選擇面還是米飯?哪些是你吃錯了的?哪些又是你營養(yǎng)上的新誤區(qū)?
微信圖片_20180910111156.jpg (305.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6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9-10 13:58 上傳
誤區(qū)一:面比米更營養(yǎng)?
微信圖片_20180910111159.jpg (214.9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8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9-10 13:58 上傳
米和面的營養(yǎng)是近似的,分不出伯仲,所以面比米更健康的理論是不成立的。
在能量上,100克的米是346千卡,100克的面是350千卡,這中間差異的4千卡是非常小的一個單位,完全可以忽略不計;蛋白質(zhì)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相差的也很少,基本可以忽略不計。
微信圖片_20180910111201.jpg (200.9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63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9-10 13:58 上傳
米和面沒有特定誰好誰壞,吃米吃面因人而異。要注意的是不管吃米吃面,都不要只吃精米精面,要粗細搭配,同時注意不管多好吃都不能超量。
誤區(qū)二:進口大米比東北大米好? 東北大米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一直很有名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餐桌上開始出現(xiàn)進口大米,于是有人說:“進口大米比東北的好,要吃進口大米!
微信圖片_20180910111204.jpg (150.2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2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9-10 13:58 上傳
進口的大米比國產(chǎn)的好,這個說法是錯誤的。只要是大米,在主要的營養(yǎng)含量方面,基本上是相近的。
大米主要是碳水化合物,也有一部分蛋白,但是這種蛋白是植物性蛋白,和肉、蛋中的蛋白成分是不同的,大米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給人體最基礎(chǔ)的能量。
誤區(qū)三:吃粗糧能降低血糖? 很多人覺得吃粗糧萬事大吉,這是不對的。粗糧和細糧里都有確定的糖分——碳水化合物多糖。在等量的情況下,粗糧和細糧所含的糖、淀粉、熱量都是一樣的,不存在粗糧熱量低的問題。如果吃粗糧的量超過人體所需的量,一樣會發(fā)胖。
血糖高的時候,提倡大家用粗糧來替代一部分細糧。這是因為粗糧里含有一些影響糖分釋放和吸收的物質(zhì),在吃了粗糧后,血糖上升的幅度會小一點。
微信圖片_20180910111206.jpg (384.8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6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9-10 13:58 上傳
糖尿病人推薦吃粗糧是因為粗糧升糖指數(shù)小,但是想要通過吃粗糧降低血糖是錯誤的,粗糧沒有這個作用。
所以有一些人因為這個誤區(qū)而多吃粗糧,結(jié)果不僅血糖無法下降,還會升高血糖和發(fā)胖!
【專家建議】
食用粗糧對消化系統(tǒng)要求較高,因為粗糧在胃里的排空速度慢,時間長反而容易反酸燒心,所以吃粗糧要適量。
誤區(qū)四:粗糧細做才營養(yǎng)? 粗糧細做可能會導致粗糧的優(yōu)勢喪失,而且可能帶來一些麻煩。有些人為了讓粗糧可口,打著粗糧的旗號,卻在其中加入很多的糖分、奶油、人造脂肪,讓人誤認為吃這些安全又有營養(yǎng),其實這是錯誤的;還有人將粗糧進行油炸后做成主食,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吃法。
【專家強調(diào)】
粗細搭配≠粗糧細做!
微信圖片_20180910111209.jpg (233.1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8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9-10 13:58 上傳
升糖指數(shù)稱之為GI。超過70以上的都叫高GI。GI高的食物進入腸道后消化快、吸收好,葡萄糖迅速進入血液,所以容易導致高血壓、高血糖的產(chǎn)生。
而大部分粗糧比精細米面的升糖指數(shù)要低,同時選擇非常多,有玉米碴、蕎麥、莜麥、燕麥、高粱米、小米等。
微信圖片_20180910111211.jpg (351.4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4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9-10 13:58 上傳
【吃粗糧的建議】
1、吃粗糧要適量,每天50克(50克是指生重,即粗糧煮熟之前的重量)。
2、粗糧蒸著吃最好。
這些建議, 你記住了嗎? 來源:BTV我是大醫(yī)生官微
|
|